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哈~一年一度的金馬又來啦!!
今年有專門的音樂系列和每次都讓人期待的麻辣午夜場
除了經典的大師之作(終於在大螢幕看到估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錯過的年代阿阿阿
蠻想看的有fuck(幹)
Black Sheep(帥阿)
寂寞邊界 Import/Export(喜歡這種類型)
冰島犯罪現場 Jar City(不喜歡性侵片 希望不是)
藍色果凍海 Jellyfish (自從看完吾家有女初長成後, 對於小孩議題很感興趣,不過離題啦XD)
亡命英倫 London to Brighton(因為猜火車~蠢)
迷走青春 The Tracey Fragments(他的圖片很吸引我)
我是女生,也是男生 XXY
叛逃青春短篇輯 Sweet and short Collection(我覺得我還是長不大)


媽阿~藝術家二三事和年度熱門電影我都想看 這是要買套票的結論嗎!(窮)
還不用加大師電影 囧rz 真是印證 欲望無窮 財力有限阿阿阿

MIK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間的人生觀

在慾望和現實中找平衡點

幹 我真的超不會找點的


但是我的作品卻老是很平衡(陳老大說的)
這是怎樣?



給我平衡點阿~!~~!!
不然就讓我失去理智瘋狂的向一邊傾斜吧!

MIK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02 Wed 2008 01:47
  • 改變

害怕改變後一切都還是不變


說了一堆,還是又回到原點
只是在不安中尋找安定感!
找不到是必然的結果~


你覺得我在拒絕面對甜美的現實後的殘酷
所以呢?不行嗎?


可以,所以我就該因為你而對我的人生負責?




多希望我可以像以前那樣不顧一切的向前衝!
然後再摔個狗吃屎~



人生到底要在多少次悲傷中輪迴後才能公德圓滿結束~
上帝阿,玉皇大帝阿,阿彌佗佛,玄天娘娘,
你們說看看我要再受多少次情感的創痛才能變成一株黴菌?
我看要積很多陰德才能做黴菌吧....


我不想妥協,我也不想錯過
我不想假裝,我也不想弄錯

反正就是耗著嘛~這是一場慾望的馬拉松

MIK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單老師躺在棺材裡, 他在照片裡

他不在課堂裡



很難解釋的心情,好像曾經失去卻無法重來
但是就算重來,也還是一樣的結局


不斷再傷心跟後悔中輪迴
然後又繼續沉淪,


當你發現有能力傷害別人時,只好開始遠離人群

但是寂寞總是會找上門

開始用更多的笑容來掩飾一種無法痊癒的哀痛,

如果這一切都只是逃避而造成的就好了

MIK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其實是昨天2/29)是四年一度的婦女求愛日

我跟小布來了一段很妙的對話:

我:今天是婦女求愛日喔~請把握機會求愛

布:誰說的?求愛還是做愛?

我:這天英國的未婚女子 可以大膽的向中意的男子求愛.... 若男子要拒絕 則需要以一英磅或綢緞衣物贈與 該女子 而且 1288 年 蘇格蘭的 瑪格麗特女王 曾頒佈法令 宣佈 女子可在閏年的 2/29 向男子求婚

我:應該是求愛,當然球完愛想做愛也不犯法

布:哈哈哈哈~好,如果有機會我會求愛的

我:恩恩~加油

布:那你求愛了嗎?

我:沒有 我現在球不頭痛

巴拉巴拉~反正閒扯淡

布:妳難道不知道"A woman without a bag is a man"嗎?

我:so i am!難怪我覺得我越來越用下半身思考了

布:哈哈哈哈哈~北七

布:用下半身思考生活會簡單一點~那從今天起開始不帶包包吧

我:那從今天起開始不帶包包吧!







小布妳真的很酷~這種話題我只有跟你說話才會很輕鬆出現
我愛你

MIK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個偷偷的秘密,是善意的謊言

你不用擔心我,因為我很乖

我只想告訴你,我好愛你喔


我人生中少了你,或許我沒有感覺
但是有了你我卻每天都在春天渡過!

你給我溫暖的感覺,我希望做你的小貓
我會收起我的蟹鳌,只做你開心的事



希望你覺得是窩心的感覺,請不要討厭我
這麼男性化的我在跟你是愛,你有感覺到了嗎(羞)
我好愛你而且我需要你,please don't leave me

MIK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25 Fri 2008 16:55
  • 女人

想告訴自己不可悲
卻又被寂寞封住了口~

總有一天
我會很精明的躲得好好的
然後 還是很....

MIK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題:獨處與寂寞

Part 1. 什麼叫「孤獨」(solitude)?和寂寞一樣嗎?
先來看看孤獨的鄰居們:

一、寂寞 loneliness

一種不愉快的情緒:渴望與他人產生互動卻不可得。
此一情緒包含了:
無法被滿足的上述渴望、
改變(或扭曲)的生理感受(「風特別冷」)、
改變(或扭曲)的認知判斷(「眼前的情侶甚或路人或流浪狗,對我都不甚友善」)

所以有可能在人群中(並不獨自alone),但卻相當寂寞:lonely but not alone,因
為環繞你的可能不是你想與之產生互動的人。

孤獨和寂寞的根本差異:
不快樂是寂寞必然內含的一部份,但一個孤獨者卻有可能不快樂也有可能快樂。
二、隱私 privacy

一種免於被別人看見、揭開甚或侵擾的狀態。
如果說寂寞始於欲望的不滿,隱私則是一種對權利的保衛。

三、隔絕 isolation

物理空間上有被區隔開來的狀態(可能是明顯可見也可能是隱晦感知的)。
荒島、牢獄、當兵...當然如此處境經常引發寂寞或孤獨。

四、疏離 alienation

在馬克思主義的論述脈絡下,稱之為「異化」。

異化:人的意識跟自己的勞動疏離、人跟其他一起勞動的人疏離、人跟他所生產的東西
疏離...

疏離或異化都意味著一種:整體性和聯繫性的斷裂、分割,於是人失去了決定權和主控
權,甚至導致人際關係的破碎。

疏離和寂寞一樣,本質上是令人不快的。
疏離是一種被動式,而孤獨則可能是一種主動式。
寂寞和疏離都是一種「指涉他人的意識狀態」:
你覺得你和同學之間疏離、或因此感到寂寞,那是因為你注意到他們的存在、或說你認
為你們應該是一個更具聯繫感的整體(結果卻無法),

而孤獨有可能是一種「無關他者的意識」(consciousness-without-other)

由此,浮現了「孤獨」的面貌:
是一種相對開放的意識狀態(可以是令人難受但也可能是愉悅的)

相對於寂寞、隱私、隔絕和疏離皆與他人息息相關,孤獨的意識較不受到他人關連的約
制。

寂寞者渴望別人慰藉、
被隔絕者意識到人被不同空間隔開、
希望保有隱私者防範別人窺探打擾、
疏離者感受著別人的排擠或漠然。--「別人」的意識無所不在。
一種Consciousness of self-in-relation-to-other(他中有我的意識)。

孤獨solitude卻不大一樣,「別人」和「我」這兩極可能都會在此狀態中暫時引退。心
靈和感官會從這兩端脫離,依附到其他事物上。

不過,這只是ideal type意義上的孤獨,
幫助我們先釐清孤獨不必然是一種惡。
而現實生活中,孤獨終究與寂寞和疏離,難分難解地交織一起。

孤獨可能涵蓋了寂寞和疏離的令人難受,但卻又不只如此、甚至又可能對立於此,變成
是抵禦這些負面情緒的正面狀態。

例子:
Edward Hopper的畫
一個人、兩個人、多人的、互動的、公共空間裡的孤獨

George Tice的攝影作品


Part 2. 自我與他人的銜接介面:孤獨的二元性

請回想先前提過的「恐懼原型」,其中關於自轉(保有自己)與公轉(迎合他人)的兩
種原力拉扯。

我們想要被認同,又想要不同。
對於寂寞或疏離狀態的抗拒、同時卻也對孤獨有所想望 其實就跟我們在這認同的兩端
擺盪密切相關。
孤獨不僅使我們保有自我,也有相當重要的創造能量。
不能獨處的人,相對來說會失去許多美好有趣的事物經驗。

孤獨是一種禁果,美味,但嚐了之後卻又引發各種不舒服感。

人想孤獨卻又苦於孤獨,而後者帶來的恐懼經常大於前者帶來的愉悅。
於是人們放棄追尋孤獨的意義,直接把孤獨打成令人除之而後快的「寂寞」。
於此,孤獨的多義性被窄化成單調難耐的寂寞或疏離。

然後,要去除寂寞,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找到對象、建立穩定關係。
而對象之所以成為對象,是因為在對象的眼裡,人會看到自我。
對象越能召換自我,則吸引力越強。

對象彷彿一面鏡子,我們一直不斷地面向他,其實是為了看見自己。
如果有一天,對象離開,這面鏡子破了,我們就會無比痛苦,以為再也看不見自己了。
但其實自己是在的,一直都在,與鏡子無關,只是你忘了。

練習不用照鏡子就可以明瞭自我的醜陋與美麗。
能孤獨地面對自己而不感到惶恐,是一種真正的幸福。

只有孤獨(之喜)可以治癒孤獨(之苦)。
Part 3. 越熱絡,越疏離越寂寞,以及孤獨的超越可能
                              
時空壓縮、網路發達,我們生長在溝通往來超級頻繁密切的年代。
但所有的創作品有一半是在與孤獨及其「近親狀態」(如寂寞和疏離)對話。
沒有比這個時代更不孤獨的時代,但也沒有比這時代更孤獨的時代。

多數創作或研究終究都是孤獨的practice:

或許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但你在欣賞有關孤獨主題的創作時,感受著創作者自身孤獨感
的表現、甚或再現了你的孤獨時,就會有一種共振,使我們分享了共同的孤獨。當每一
個「獨自」,「共同地」分享了這一切,其實就不寂寞。

共感的孤獨、或孤獨的共振,是很微妙地、抵禦寂寞和疏離感受的有效方式。
你可以看到有人在孤獨中匍匐前進,是那樣的努力活著要傳達些什麼,於是你也被感染
,長出了力量。
例子:

1. The Smith樂團
「Last Night I Dreamt That Somebody Loved Me」
「Haven Knows I'm Miserable Now」

2. 波特萊爾《巴黎的憂鬱》散文詩集(如其中的「人群」一篇)

3. Radiohead、以及Keith Jarrett與Bill Evans的爵士鋼琴獨奏

4. Erik Satie:法國印象派鋼琴作曲家
「Gymnopedie NO.1」裡緩步前行的孤獨感,並不令人不悅恐慌,反而異常溫暖。
神秘主義色彩、孤寂卻放大的感官
他會把曲子名為「乾涸的胚胎」,或在琴譜上加註「彈得輕如握著一只雞蛋」、「如牙
痛的夜鶯」。

5. 王丹出獄後流放美國,在哈佛所在的劍橋,2002年寫的一首詩:「拖鞋」。我在同
一時間、於另一個劍橋也剛寫了一篇文「夜行巴士上的挪威森林」,彼時有一種很強烈
的「保鮮膜裹身感」(一種透明而無法突破的隔閡感),孤獨共振著、呼應著王丹的另
一首詩句:
「正午
我坐在無人的街上
沒有人知道我的來歷
霧氣逐漸散去
我異鄉人的身份逐漸清晰」

6. World's End Girlfriend的掙扎與救贖
「We Are the Massacre」

這個世界上的話說得太多了,也因此有太多攻擊、誤解和傷痛。
話語文字沒有增進溝通,反而是造至了鴻溝。
音樂成了就好的一種孤獨對話、一種最好的共感救贖。



Part 4. 孤獨作為一種下沈後的反彈

那些因為太快逃避孤獨、把孤獨化約成寂寞而不能好好面對的人,一直在找對象當自己
的安心鏡子,終究可能無法像好好經歷過孤獨者一樣,生出強大的生命力量。

在孤獨中感到無比寂寞的人,就像是在黑洞一直往下掉,被恐懼所包圍。彷彿身陷於一
種深刻的自溺,無限下墬而無力改變。
然而孤獨終究只能被孤獨治癒。

孤獨的四個正面意義:

孤獨會放大感官,非常直接地能與作品、自然、世界和自我對話。
一個人孤獨時,感官會被放大,感受會變得敏銳。

一個人去旅行和一群人去旅行是有差別的,一群人去的話,你會注重關係,但一個人的
時候,你會真正去感受那些事物,只剩下你和大自然及當地事物的對話。

一、自由

自己一個人散步,看人看物看世界、作某件有意義或感覺的事。
完全的自由感,是非孤獨狀態所無法取代的。

因為孤獨,所以暫時停止社會角色扮演,所以無所拘束,彷如飛鳥。

可以根據自己所選擇的節奏與方式來做事情,是一種絕對的自律(自我規律與自我韻律
)。
例子:
V. Woolf的渴望:《自己的房間》

二、回歸自我(嘗試接近自我)

自我非「絕對性的本然存在」。自我是相對逼近的、有待再發現和不斷調整的。
就像是調收音機頻道。

反身性的思考(reflexive thinking)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會深刻。
眼前沒有任何鏡子,真真實實(也紮紮實實)地和自己說話。

我們可以大膽的說,一個沒有辦法忍受孤獨的人,它的反省力是差的。
它沒法靜下來想想他到底是什麼,他真正需要什麼。

三、讓我們更容易融入自然與環境

孤獨讓毛細孔都張開了!
細節會在孤獨時更加突顯,並彼此關連起來。

打破身體與自然的界線。
我可以融合於自然,自然也可以融合於我體內
暫時只有我和自然的關係,沒有我和人的關係。
暫時只有我和自然的關係,沒有我和人的關係。

四、靈感的誕生和創造力的增加

相對於工具性的討論(針對問題,一群人討論),孤獨是冥思與發想的前提。
半夜工作如果是一種戒不掉的誘惑,就是因為孤獨像是一種催化劑。


Part 5. 小結

總之,面對所謂的孤獨solitude,不該將之簡化成寂寞與疏離的同義詞,而只想要逃
避。相反的,孤獨可能是用來抵禦寂寞、甚至要拿來享受的狀態。

對抗孤獨的唯一方式,就是讓它成為構成我自身必然的一部份,並學會與之安然愉悅
地共處。

如果孤獨意謂只是物理性的隔絕、或情緒上的寂寞或心理上的疏離,孤獨就是一個應
該被解決的「問題」罷了。但孤獨不只是問題,也更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方式之一


梭羅:「在這裡我總是獨自一人,但我並不寂寞。」

如果我們在人群中會感到寂寞、會覺得Lonely but not alone;
那麼我們就該好好練習:獨處但不寂寞(Alone but not lnoely)

如果可以學會這樣的一種生命姿態,我們就可以比較勇敢地好好活下去。


閱讀書目:
Wieland-Burston, J.著,余德慧譯(1999)《孤獨世紀末》,立緒,頁1-198。
Koch, P.著,梁永安譯(1997)《孤獨》,立緒,頁19-128。
de Maistre, X.著,嚴慧瑩譯(2005)《在自己房間裡的旅行》,網路與書。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2005)〈東尼瀧谷〉,收錄於《萊辛頓的幽靈》,時報。


以上文章轉錄[社心]主題:獨處與寂寞(台灣大學社會系,李明璁)
------------------------------------------------------------------------
把孤獨研究一番,也挺有滋味的,


剛剛被大學的好朋友罵(笑?)說:我快變自閉兒了,太封閉,我的朋友圈越來越少了

這個問題給我帶來很大的震撼,
第一個震撼是:居然從他的嘴裡說出來!
關於這點我是很想反駁,但是又覺得很無力,我想反駁說我現在的時間跟空間是有讓我去認識別人嗎?我沒有動力跑到台北打工阿!況且我只是劃清跟某些人的關係,這件是遲早也是要辦的,只是我目前
還不想再回到那個空間回答問題!另一方面我也覺得我的確是上大四後特別愛跟人吵架, 重點是跟我吵架的人都不痛不癢,一附是我的問題,這點也是我試圖跟這位朋友聊過的,或許是在不同時空下有不同答案吧!關於交朋友這件事,我覺得我一直不順,因為我太遲鈍又不夠了解自己,所以常常重蹈覆轍!雖然我本質對人是好的,但是也許就是總是想太多造成誤會!

第二個震撼:我已經開始愛上這種生活了
甚至已經不想離開了,因為這種的生活讓我有一種安定感,覺得凡事在掌控之中,但是這個前提是在不是在家裡的情況下(囧)

結論好像是:我正在邁向文中的孤獨狀態?!

MIK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天我走進了一間雜貨店

想說買包菸來抽抽

老闆卻說他只賣三種煙

一種是名為"付出"的菸

另一種是"真愛"

而在一旁最不起眼的菸

他叫做"失望"

我發現名為付出的菸

他的價錢最便宜

我可以用最低的代價得到他

於是乎我帶了回家

回到家中,打開菸盒抽了起來

這種煙很奇妙

自己抽起來的感覺是酸酸甜甜的

旁人聞起來卻又是苦澀不已

我想這就是"付出"的特色吧

煙抽久了,也不知道是膩了還是怎麼了

竟慢慢的多出了一種感覺

一種寂寞的感覺

我想該是換換新的菸的時候了吧

於是我又走上了往雜貨店的路上

中間經過了一家特別飲料店

為什麼特別
因為它的店名叫做expect(期待)

之前還沒看過這家店

為什麼就當我要將付出的煙換成真愛的煙的時候

就出現了,正當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

店裡面散發出一種煙味

但我卻聞不出來是哪種味道

也許期待裡就是給人一種神祕又不可得知的感覺吧

到了雜貨店,老闆依舊賣的是那三種煙

我看了看,買下了"真愛"

臨走之前,老闆說了聲:希望不會令你有失望的感覺

我不懂他話中的涵義
然是名為真愛,又何來的失望味道?

回到了家中打開了菸盒抽了起來

嗯~~~這種煙果然貴的有價值

不僅自己抽起來甜甜蜜蜜的

就連旁邊的人聞起來都覺得有甜甜的感覺

此時我更不董老闆剛剛那句話的涵義了

這種甜甜蜜蜜的感覺又何來失望

直到有一次

抽到了真愛裡的最後一根

突然之間,味道全變了

味道不再甜甜蜜蜜
而是一種又酸又苦的味道

我心想這煙怎麼變值得那麼快

我才買沒兩個月

而且這味道竟然跟名為expect的飲料店裡傳來的菸味不謀而合

我想也許又該到了換煙的時候吧

於是我又走上了前往雜貨店的路

那家名為expect的飲料店

竟然換了一家咖啡店

而且咖啡店的名子叫做"DREAM"

但是裡面散發出來的菸味

卻是"真愛"的味道
原來"DREAM"裡的味道就是"真愛"阿

到了雜貨店,老闆就說:我早知道你會來的

因為每個人抽完"真愛"之後

總是會滿臉疑惑的來到我這邊

正當我想說出味道怎麼會變的時候
 
老板拿出了"失望"

說:這菸是免錢的,因為從來不會有人想要去買它,就送給你吧

抽了你就知道為什麼了

我滿心疑惑的回到了家中抽起了"失望"

就是這味道~~~~跟"真愛"裡的最後一根菸味道一樣

酸酸苦苦的
原來~~~"真愛"抽到了最後,就會變成失望

原來~~~"expcet"裡所散發出來的菸味就是"失望"

原來早在我經過"expect"的時候就知道了"失望"的味道

只是那時候我還不知道罷了

原來"付出"抽久了,也許會讓你想換別的菸

甚至於就不在繼續抽下去了

也許會在經過"EXPECT"的時候

聞到了"失望"的味道

就會讓你迷失了自己而失去了換取真愛的機會

但"真愛"抽到了最後,卻一定會變成"失望"的味道

即使你在"DREAM"的店裡聞到了"真愛"的味道



因為"真愛"就在"DREAM"裡

而"失望"就在"真愛"的盡頭裡














轉至tabacco LssFOREVER大

MIK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